解碼義烏:從“雞毛換糖”到“世界超市” 攝于上世紀70年代)

2023-09-23 14:48:58

從浙江中部一個交通不便、雞毛換糖資源有限的解碼小城

到如今擁有鐵路開放口岸、空港口岸的義烏

國際化商貿城市

從手搖撥浪鼓走街串巷雞毛換糖

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

義烏不斷創新突破

從改革尋求動力

義烏是中國改革開放45年進程的縮影

更是中國全球化、融入世界的從到超市縮影

↑義烏貨郎“雞毛換糖”(資料照片,攝于上世紀70年代)。世界

義烏人自古就有經商的雞毛換糖習慣

“雞毛換糖”是義烏貨郎們傳統的謀生手段

農閑時義烏貨郎們便搖起撥浪鼓

挑著裝滿敲糖的籮筐

行走在浙江及其周邊省份的城鄉

換取雞毛和牙膏皮等廢品

回家后再把換來的雞毛

當作農田的肥料或制成撣子賣給供銷社

牙膏皮等則賣給廢品回收站

↑ 1982年開業的義烏第一代小商品市場(資料照片)。

改革開放后

一些義烏人開始做起了販賣日用小商品的解碼生意

1982年

義烏第一代小商品市場誕生了

↑ 1984年底開業的義烏第二代小商品市場(資料照片)。

浙江義烏第四代小商品批發市場

1992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

↑ 1992年建成開業的義烏義烏第四代小商品市場(資料照片)。

↑ 90年代義烏第四代小商品批發市場外景(資料照片)。從到超市

2008年10月21日

義烏國際商貿城三期一階段市場開業

↑ 2008年10月25日拍攝的世界義烏國際商貿城局部。

“義烏造”走向全球

不僅因為這里有全球最大的雞毛換糖小商品批發市場

更源自“中國制造”不斷提升的品質與品牌

↑拼版照片,左圖為:義烏小商品市場第一代經營戶馮愛倩(右)在向顧客推銷遮陽帽(攝于上個世紀80年代);右圖為:2018年10月25日,解碼78歲的義烏馮愛倩(中)在傾聽她的孫子、義烏國際商貿城經營戶楊帆(上)介紹他自產自銷的從到超市新款襪子。楊帆大學畢業后當上了父親創辦的世界襪業公司的總經理。

↑2021年1月14日,也門客商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選購茶壺,同時通過視頻向沙特客戶介紹價格和庫存。

↑2022年2月12日,主播通過直播方式向采購商介紹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開市情況。

↑2022年11月17日在義烏國際商貿城,一家獲得官方授權的商戶在展示2022卡塔爾世界杯參賽國家旗幟與周邊產品。

↑2023年2月2日,來自印度的客商(右)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的一家玩具店鋪內選購。

從販賣商品到自產自銷

從貼牌生產到自有品牌

義烏市場形態的變化展現了這個城市的活力

也折射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

↑2017年5月3日,在義烏申通公司,機器人運載包裹進行分揀。

順應發展大勢

堅持改革開放

義烏市場成為融入雙循環的重要節點

↑2021年11月23日,“僑商號”中歐(義新歐)班列從鐵路義烏西站出發。

↑2023年4月23日在義烏西站拍攝的“義烏-中亞五國10周年紀念號”中歐班列。

2023年

是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十周年

十年來,義烏與中亞各國間的貿易往來不斷拓展

↑2019年10月25日,滿載著82個標準箱的中歐班列(義烏—列日)“世界電子貿易平臺(eWTP)菜鳥號”首趟列車抵達比利時列日物流多式聯運貨運場站。

↑2023年7月29日,滿載110個標箱出口貨物的X8020次中歐班列從鐵路義烏西站準備啟程。

義烏海關數據顯示

截至到今年5月份

義烏中歐班列(中亞方向)

已累計開行班列2088趟

發運超17萬標準箱

↑2022年11月24日,客商在義烏市場建設40周年主題館的一個展區洽談。

40余年來,義烏接續奮斗

小商品,大世界

義烏,提供了與世界合作共贏的中國案例

向世界持續講述著新時代的中國故事


策劃:賴向東 鄔煥慶 鄭衛 蘭紅光 王建華

監制:費茂華

制作:盧燁

參與記者:黃宗治 江漢 孔令杭 潘革平 譚進

編輯:蔡湘鑫


m www wap